审核项目 | 审核要素 | 审核要点 |
1.定位 与目标 | 1.1学院办学定位 | (1)学院办学定位及确定依据 (2)办学定位在学院发展规划中的体现 |
1.2培养目标 | (1)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及确定依据 (2)专业培养目标、标准及确定依据 | |
1.3人才培养中心 地位 | (1)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 (2)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体现与效果 (3)学院领导对本科教学的重视情况 | |
2.师资 队伍 | 2.1数量与结构 | (1)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 (2)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发展态势 |
2.2教育教学水平 | (1)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 (2)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措施与效果 | |
2.3教师教学投入 | (1)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2)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 | |
2.4教师发展与服务 | (1)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政策措施 (2)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政策措施 | |
3.教学 资源 | 3.1教学经费 | (1)教学经费投入及保障机制 (2)学院教学经费年度变化情况 (3)教学经费使用效益 |
3.2教学设施 | (1)教学设施满足教学需要情况 (2)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及利用情况 (3)教学信息化条件及资源建设 | |
3.3专业设置 与培养方案 | (1)专业建设规划与执行 (2)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势专业与新专业建设 (3)培养方案的制定、执行与调整 | |
3.4课程资源 | (1)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 (2)课程的数量、结构及优质课程资源建设 (3)教材建设与选用 | |
3.5社会资源 | (1)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措施与效果 (2)共建教学资源情况 (3)社会捐赠情况 | |
4.培养 过程 | 4.1教学改革 | (1)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及政策措施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 (3)教学及管理信息化 |
4.2课堂教学 | (1)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 (2)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科研转化教学 (3)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 (4)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及管理 | |
4.3实践教学 | (1)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2)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开放情况 (3)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的落实及效果 | |
4.4第二课堂 | (1)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与保障措施 (2)组织参与学校社团与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及育人效果 (3)学生国内外交流学习情况 | |
5.学生 发展 | 5.1招生及生源情况 | (1)学院总体生源状况 (2)各专业生源数量及特征 |
5.2学生指导与服务 | (1)学生指导与服务的内容及效果 (2)学生指导与服务的组织与条件保障 (3)学生对指导与服务的评价 | |
5.3学风与学习效果 | (1)学风建设的措施与效果 (2)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表现 (3)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 | |
5.4就业与发展 | (1)毕业生就业率与职业发展情况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 |
6.质量 保障 | 6.1教学质量 保障体系 | (1)质量标准建设 (2)学院质量保障模式及体系结构 (3)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制度建设 (4)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 |
6.2质量监控 | (1)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内容与方式 (2)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实施效果 | |
6.3质量信息及利用 | (1)学院配合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情况 (2)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机制 (3)学院配合学校质量信息公开情况 | |
6.4质量改进 | (1)质量改进的途径与方法 (2)质量改进的效果与评价 | |
7.特色 总结 | 总结学院办学理念、本科教学指导思想、本科教学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