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学子赴芜湖调研“苏氏子孙马灯”,以青春之力赋能非遗传承
发布时间:2025-07-09    发布人:杨武   

77日,微电子学院 “探寻苏氏子孙马灯的传承—— 从非遗保护到乡村赋能”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芜湖市湾沚区百花村,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苏氏子孙马灯”开展深度调研。团队通过亲身体验非遗技艺、实地走访、问卷调研等方式,系统梳理该项非遗的传承现状,为探索保护路径积累基础资料,积极探寻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承的融合之道,以青春力量助力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

当日上午,实践团队首先与百花村党支部书记苏木兰、非遗传承人苏良明展开专题访谈。苏木兰拿出泛黄的族谱与马灯老照片,向师生们详述“苏氏子孙马灯”的历史渊源:每年春节“串香火”仪式上,全村老少举灯巡游、祈福避灾,场面蔚为壮观。她还介绍了马灯文化的传承保护现状,让团队成员对这项非遗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也切实感受到保护传统手艺的紧迫性。

随后,在苏良明的悉心指导下,团队成员换上刺绣马灯服饰,学习“走十字”等基础阵法。“十八名‘神角’代表不同历史人物,108种阵法变化无穷,既是技艺,更是文化密码。”苏良明一边示范,一边详解马灯表演的历史渊源与精髓所在。成员们反复练习中逐渐掌握动作要领,切身感受这项千年非遗的独特魅力。

下午,团队分四组赴湾沚区商场、公园、广场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当地居民对马灯文化的认知情况,成员们共收回 213 份有效问卷。在调研中年长者对马灯记忆深刻,部分年轻人则“听说过但未亲见”。这一发现让团队清晰认识到:非遗传承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坚守传统内核前提下,创新传播方式以吸引青年群体参与,让古老技艺真正“活”在当下。

千年马灯承载文化薪火,青春实践续写传承新篇。此次实践中,我院学子以青春热情赋能乡村文化建设,不仅为马灯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更彰显了当代青年在文化自信中的责任担当。当古老的锣鼓声与新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非遗传承的薪火必将照亮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


(叶青青、刘昊/文  李勇、吴鹏/图  张发宇/审核)


0551-62919106

关注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