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学子赴浙江余杭探寻滚灯非遗独特魅力 为传统文化创新传承注入动力
发布时间:2025-07-14    发布人:杨武   

近日,微电子学院 "探寻余杭滚灯非遗魅力,赋能传统文化创新传承"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南苑街道西安社区,走进社区展览馆。在社区工作人员的讲解下,深入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余杭滚灯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与科学原理,感受这项传承八百年的文化瑰宝所蕴含的深厚底蕴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关于滚灯的起源,当地流传最广的是 "恫吓海盗说":翁梅地处钱塘江北岸,古时盐业发达,常遭海盗侵扰。为震慑海盗,当地百姓以滚灯竞技比武,借群体力量展示令海盗不敢轻举妄动。此后,滚灯逐渐演变为集吉祥象征、强身健体与娱乐功能于一体的民间文化符号,每逢庙会必现其身影,代代相传至今。

滚灯的构造堪称匠心独运:以竹篾编扎成大型圆球体,中心悬挂竹编小球,内置灯烛,舞动时球体翻滚、灯光闪烁,"滚灯" 之名由此而来。作为浙江传统舞蹈的代表,余杭滚灯的起源可追溯至南宋时期。据考证,它实际发源于今临平区翁梅乡,因行政区划调整后以 "余杭滚灯" 之名存续,2006 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实践中,队员们观摩了滚灯表演:舞者手持滚灯,在锣鼓声中腾挪翻转,灯光划出红色弧线,动静之间尽展非遗魅力。传承人陈先生谈及滚灯时,眼中的热爱与敬畏深深感染了在场师生。"我们不仅看到了滚灯的 '',更触摸到了它的 ''——那是民俗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队员们表示,此次探访让大家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的意义。

此次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子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为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探索路径。正如队员们所言,唯有更多年轻人接过传承的竹篾,让古老滚灯在创新中焕发新生,这盏流动的灯火方能永远明亮。

(叶青青、牛欣悦/文 罗家乐/图  张发宇/审核)


0551-62919106

关注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