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提出硒硫化锑&硫化锑能带结构调控及缺陷钝化新策略
发布时间:2025-07-22    发布人:杨武   

近日,我院先进微纳器件与能源电子实验室提出了硒硫化锑&硫化锑薄膜能带结构调控及缺陷钝化的新策略,分别构筑了高质量的硒硫化锑&硫化锑半导体异质结及高效光电转换器件。相关研究成果以“Aqueous Selenium Ion Engineering: A Universal Strategy to Reverse Gradient Limitations in Sb2(S,Se)3 Photovoltaics for Enhanced Carrier Dynamics and Performance和“Full-Dimensional Penetration Strategy with Degradable PEAl Enables 8.21% Efficiency in Bulk Heterojunction Sb2S3 Solar Cells”为题分别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和《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

1.  Sb2(S,Se)3半导体薄膜缺陷钝化、调控机制和器件效率

1)溶液法制备的Sb2(S,Se)3薄膜普遍面临能带结构失调与缺陷浓度较高问题,阻碍了光生载流子的有效传输与分离。传统的后硒化方法,特别是高温硒蒸气处理(>400 °C),在同时调控硒化动力学和缺陷钝化方面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往往导致硒元素掺入不均匀,且容易通过界面空隙的形成损害薄膜的完整性。为了克服这些根本性限制,我们开发了一种新颖的离子工程范式——水相硒离子处理(ASIT)策略——该策略通过室温离子扩散协同调控能带结构和缺陷态分布,且不损伤Sb2(S,Se)3半导体薄膜的结构完整性。离子扩散调控的Sb2(S,Se)3光电子器件实现了10.38%的光电转换效率,并具备0.694 V的高开路电压(Voc)——这是目前效率超过10.0%Sb2(S,Se)3光伏器件中所报道的最高Voc值。本工作构建了一种通用的低温离子工程范式,为金属硫族化物光电子器件效率提升和机理认识开辟了新途径。微电子学院陈俊伟&许俊教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陈冲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涛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2.  PEAI钝化Sb2S3晶体缺陷、能带偏转和器件效率

2) Sb2S3作为极具潜力的低成本光伏薄膜,其实际应用中却存在诸多缺陷:各向异性载流子传输、界面能级失配等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渗透可降解的全维度钝化策略,通过苯乙基碘化铵(PEAI)协同解决上述问题。PEAI预处理非晶态Sb2S3薄膜可实现[hkl,l0]取向结晶、全维度缺陷钝化(体相与界面)及双界面(电子抽取界面与空穴抽取界面)能级重构。最终制备的体异质结(BHJ)光电转换器件实现8.21%的效率,创下Sb2S3 BHJ器件的最高纪录。该研究构建了四重调控范式(缺陷钝化、取向调控、能级优化与结构设计),为高效可持续光电转换器件发展提供了通用解决方案。微电子学院陈俊伟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王命泰&陈冲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上述研究工作依托了合肥工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电镜平台,得到了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微电子学院特别资助等项目的资助。在此,特别感谢合肥工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李翔老师在半导体异质结HRTEM测试和表征等方面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文章链接: 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512587

文章链接: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enm.202502805

(高晨龙 文/图 刘梅 张发宇 审核)



0551-62919106

关注学院公众号